航母作为舰队核心战力,其阵容搭配需围绕生存能力与输出效率展开。优先选择CV3000或太阳鲸级航母,前者侧重载机量与机动性,后者强化护甲与火力。舰载机配置应以星脉战斗机、蜂巢护航艇为主力,兼顾对舰与防空需求。技术值分配需优先提升航母闪避、护甲及舰载机攻击属性,通过蓝图研究强化关键模块。初期资源倾斜于航母生产线,确保快速形成战斗力,同时保留至少30%资源用于应急维修。
航母编队需搭配1-2艘战列巡洋舰作为前排抗伤单位,推荐新君士坦丁大帝级或永恒风暴级。战巡需点满护甲与能量抗性技术值,承担吸引火力的职责。辅助舰队可配置光锥级巡洋舰提供防空支援,其拦截能力能有效保护航母免受战机突袭。注意避免将航母编入混合舰队,单独编组可防止因战术序列混乱导致输出中断。增援功能可突破指挥值限制,但需注意曲速航行状态下无法触发增援机制。
采矿平台应优先部署在高级晶体矿点,搭配721运输舰提升采集效率。工程船技术值需强化仓储与采集速度,确保每小时金属产量不低于40万。战斗中及时回收受损舰载机,利用基地船坞快速维修。若遭遇高强度围攻,可主动融毁部分航母保留资源重建,避免陷入持久消耗战。
航母群应部署于战场侧翼,利用计划圈预判敌方行进路线进行伏击。面对敌方主力时,可派遣高速侦查舰标记目标,引导舰载机实施精准打击。攻城战中避免让航母直接接触城防舰队,优先清除外围护卫舰后再集中火力攻击核心目标。注意星系态势任务中的军事声望系统,通过参与太空战争积累军功兑换强化道具。
后期发展需平衡舰队规模与科技深度。过度扩张会导致资源链断裂,建议将航母数量控制在3-4艘并专注强化子型号。定期洗点重置非核心舰船技术值,集中资源提升航母与舰载机属性。加入活跃同盟可共享高级采矿平台加成,同时获得攻城战中的协同防御支援。若长期处于劣势局,可考虑迁移基地至小行星带等隐蔽区域重整舰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