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渊队伍的培养需要围绕输出效率、角色搭配、装备选择和资源分配四个核心展开。首先明确深渊的核心需求是高DPS,因此培养优先级应为输出角色>辅助角色>生存角色。建议集中资源培养两名不同属性的主C,如火系和雷系各一,以确保应对不同元素抗性的敌人。辅助角色只需提升至60级解锁关键天赋即可,治疗类角色甚至50级便足够,生存问题可通过高等级圣遗物弥补。天赋等级对角色提升最为显著,若无法将关键天赋升至8级,则不建议突破70级等级上限。
装备选择上应优先保证主C的武器和圣遗物强度。输出角色需配备高攻击力武器及增加暴击率、元素伤害的圣遗物套装;辅助角色则侧重元素充能效率和增益效果。五星圣遗物的主词条和套装效果比盲目追求副词条更重要。武器方面,四星精炼满级的专属武器往往优于低精五星武器。配饰选择需根据角色定位,输出角色优先暴击暴伤,辅助角色则考虑生命值或元素精通。
队伍构建需遵循输出核心+元素反应工具人+生存保障的基本框架。主C应避免被当期深渊主要怪物克制,同时确保队伍中有对应属性角色破解敌方护盾。若无法完全应对护盾机制,可保留一种护盾类型集中爆发处理。元素反应方面,超载、蒸发、融化等增幅反应能显著提升输出上限,而冻结、感电等控制类反应可优化输出环境。速切打法在当前环境下更为高效,建议优先培养具有脱手技能的角色。
经验书、摩拉等基础资源应优先满足主C需求,天赋材料则按核心输出技能>辅助技能的顺序分配。周本BOSS掉落的稀有材料建议保留给关键角色突破。深渊每期环境变化时,只需微调工具人而非重建队伍,因此不必为短期需求过度投资次要角色。定期清理深渊可获得稳定资源回报,形成培养的良性循环。
最后深渊培养没有绝对标准答案,需根据实际角色库灵活调整。通过观察深渊怪物分布和地脉异常效果,提前规划针对性阵容比盲目提升练度更有效。保持2-3套不同体系的成型队伍,能更好应对版本环境变化。定期参考实战视频和阵容搭配推荐,可帮助优化自己的培养路线。